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

20130706女鞋設計筆記

鞋子細部組成構造

天皮

細跟天皮
  • 厚度約5~6mm
  • 材質多為PU
  • 細跟天皮連接一支鐵心
  • 粗跟的天皮則是會有多個(2~4個)卡筍
  • 細跟鞋跟內含一支鐵管,而粗跟則有多個腳點
  • 鐵心與卡筍是為了跟鞋跟結合使用


中底紙板製作步驟


  • 紙板樣板Size為37#,所以腳長為24公分

確定腳長


  • AB為腳掌中心線
  • 為AB長度=24cm


定著地點

  • 著地點C,約在腳長的1/3處,所以AC=8cm

定內外腰著地點

  1. 從C點上下各取腳長的5%長度為D、E兩點,CD=CE=1.2cm
  2. 從腳掌中心線分內外兩側,內側稱內腰,外側稱外腰。內腰寬約等於外腰寬的3/4,由於我們已經得知腳寬約等於腳長的1/3約等於8公分,接下來外腰寬度多少就是代數問題了。
  3. 由E點往外腰處畫與AB垂直的線,為外腰著地點(G點),EG長約4.5cm
  4. 由D點往內腰處畫與AB垂直的線,為內腰著地點(F點),DF長約EG長的3/4,為3.3cm
  5. EG與DF長皆為大概估算值,可以大概估計出G點與F點的存在位置,以方便繪製紙板,實際上需要依據鞋型的設計來決定,並非絕對。
  6. 連接G點與F點,GF為著地線,也是腳最寬處,約為腳長的1/3

定後踵線

  • BJ為後踵中心線,BJ與AB間角度約6~8度
  • 這個角度越大,腳尖會越往內縮,中心點越往內靠。角度越小,鞋子越直。一般女鞋與休閒鞋的角度約6度,適合慢步行走,男鞋約7度,娃娃鞋約等於5度,平底(運動)鞋會大於等於8度,阻力越小。

    中底(組合式中底)


    • 第一層:材質有EVA、橡膠發泡或PU發泡
    • 第二層:中底紙板,材質為飛機板,紙漿含量40~60%
    • 第三層:腰鐵,位置約在外腰著地點後約2~3mm處
    • 第四層:硬紙板(枕中),當鞋跟較高時,此部份會多增加一塊,厚度從鞋跟處起由厚漸薄,接近著地點時,厚度接近於0
    • 中底厚度:女鞋約小於等於1.5mm,男鞋約大於1.75mm小於2mm
    • 中底上的兩個鞋眼是為了固定腰鐵

    針車線與孔距

      • 線號碼越少,直徑越粗,0,5,10,15,20,30,40....,電腦刺繡使用線為80#以上,運動鞋鞋邊車線多使用0#線。
      • 針號碼越少,直徑越細,電腦刺繡用針約5#,最常用7#針,若使用到60#的線,約要配合使用9#~11#的針。
      • 一般皮料使用,線的粗細與車的針數成反比,車線越粗,針數越少,因此使用不同號數的線,車的針數會不同,若車太密可能會導致皮料破裂。
        • 0#線時,一英吋約5針
        • 40#線,一英吋約13~14針
        • 60#線,一英吋可車18針
      • 鞋子皮料厚度約1.0mm~1.4mm,普遍約1.2mm,做起來較為精緻。
      • 車邊摺疊處需跟原本皮料厚度一樣,使用削皮機把皮料以45度角削皮,越靠近末端越接近0,回折時就等於原本厚度。
      • 車合是2mm,折邊是4mm,重疊縫份是6mm,車反折為較細的工
      • 60#的線,9#的針,紳士鞋使用80#的線,9#的針

      鞋子製作步驟

      1. 依照設計圖製作出中底紙板
      2. 楦頭廠商:拿中底紙板、鞋跟、天底給廠商製作楦頭
      3. 組合中底廠商:使用楦頭製作出組合中底
      4. 待續

      參考資料

      沒有留言: